量子信息科学专业,“强基”了!

作者: 九章量子
发布于: 2025-04-25 15:00

4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湖南大学、湖南工商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的“量子信息科学”本科专业正式获批。与此同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首次新增“量子信息科学”专业,这一信号意义重大。

从起步到成型:五年扩招打下量子教育基础

今年,四所高校成功获批设立“量子信息科学”本科专业,使得该专业自2020年纳入本科目录以来,已连续五年共有17所高校设立。此外,早在2021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立了“量子信息班”(已与姚班、智班合并为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就在几天前的4月18日,济南大学也成立了山东省量子未来技术学院。从专业设置到学院成立,量子教育的“基本盘”,已然铺开。

根据几所高校公布的招生人数,量子信息科学专业的平均规模约为35人,照此计算,17所高校每年招收的本科生人数可达600人,而首设该专业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2021年首届仅招收23人,短短四年时间招生规模增长数十倍。

表1:量子信息科学专业设置和招生情况

从设点到拔尖:量子专业迈入强基计划

2020年,“量子信息科学”首次列入本科专业目录,标志着该学科正式进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为系统化培养量子领域本科人才奠定了制度基础。

202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再开先河,量子信息科学首次进入强基计划,成为该校强基招生专业之一。

强基计划,全称为“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是教育部自2020年起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通过该计划,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国家重点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中,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表2:强基计划与高考统招的区别

量子信息科学专业入列强基计划,这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量子信息不再只是科技前沿的“热词”,而是国家战略核心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普通本科教育迈入强基人才选拔,背后代表着:

  • 量子信息学科地位进一步提升: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并列,成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点学科方向之一;
  • 培养路径从基础教育走向高端科研:有机会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
  • 学科发展进入“快车道”:推动更多高校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实验实践配套。

从“开设课程”到“纳入强基”,在持续拓展广度的同时,量子本科教育也在向深度进发,育人体系日益立体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同时为强基计划高校且已开设量子信息科学本科专业的高校有: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湖南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从理念到实训:高校量子教学如何真正落地?

量子信息科学专业“进高校”、“入强基”,仅是人才培养的起点。如何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验体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能力,关键在于实验教学体系的完备程度。

为助力高校量子教学的真正落地,九章量子围绕量子信息科学核心领域——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构建了涵盖“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学支持”的一体化实验教学解决方案:

  • 模块化教学内容:配套教学讲义与课程设计,覆盖从基础到进阶的实验知识结构。
  • 一站式教学设备:推出多款量子教学系统,支持量子纠缠、量子计算、量子密钥分发、单/双光子干涉、量子成像、量子传感等核心实验,并配套教学软件,适用于本科与研究生教学。
  • 全过程教学支持:提供教师培训、教学课件与售后支持,降低开课门槛。

随着产品体系不断扩展,九章量子已构建了覆盖量子基础实验、量子计算、量子通信与量子精密测量四大核心方向的教学平台,重点产品包括:

目前,九章量子产品已在数十所高校落地使用,成功服务包括985、211在内的多层次院校。

在量子教育持续拓展覆盖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当下,不仅要有专业,还要有实验;不仅要有讲授,还要有实践。九章量子以可见、可教、可学的系统化解决方案,为高校推进“量子信息科学”专业建设提供可靠支撑与实践保障。

分享
  • 0531-88588117
  • service@jiuzhangqt.com
  • 返回顶部